在钢丝绳解卷与安装过程中,需采用恰当方法,以规避钢丝绳扭结现象。同时,应避免钢丝绳表面沾染沙土,以防加剧磨损程度,进而对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。
图1 正确放绳方式 图2 发生扭结的钢丝绳
在整卷钢丝绳投入使用且需进行截断操作时,其端部应依据图 3 或图 4 所示方式,实施绑扎或熔断处理。

图3 铁丝绑扎 图4 发生熔断现象
必须安装绳卡时,应按照图5的方法固定。绳卡间距为5~6倍钢丝绳直径。
图5 固定安装绳卡
钢丝绳捻向选择应使在卷筒最底层钢丝绳缠绕方式符合图6。
图6 捻向与缠绕方式
钢丝绳于卷筒缠绕过程中,须保持排列规整有序,严禁乱绕现象出现。乱绕会致使钢丝绳在工作时遭受严重挤咬与压伤,进而对其使用寿命产生负面影响。
图7 受挤压产生损伤的钢丝绳
在新绳投入使用的初始阶段,需于轻载条件下进行 “磨合” 操作,此举措对于提升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具有积极意义。在钢丝绳的使用过程中,亦应规避过大冲击载荷对其造成的损害。
在设备下钻操作过程中,需精确计算下放距离,严格控制钢丝绳下放长度,避免过度放绳。以防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时发生交绕现象,进而引发钢丝绳结构损坏,造成整根钢丝绳失效报废。具体情况可参考图 8 。

图8 松弛状态交绕的钢丝绳
在多层缠绕设备运行过程中,钢丝绳出现 “咬绳” 现象具有一定必然性。为有效应对该问题,应在设备运行期间,对钢丝绳发生 “咬绳” 的部位实施常态化检查,强化润滑措施;同时,可定期采取 “窜绳” 切断操作,使 “咬绳” 部位相互错开。
在钢丝绳投入使用后,其性能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。鉴于此,新钢丝绳在经过一段使用期后,应对易出现损坏的部位予以重点且定期检查。这些部位包括发生 “咬绳” 现象的部位、卷筒下层的钢丝绳、经历剧烈冲击时滑轮处的钢丝绳,以及进出卷筒处的钢丝绳等。通过系统且频繁的检查工作,能够为钢丝绳的合理、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。
在钢丝绳使用过程中,若出现断丝且仍需继续使用时,需及时对断丝进行妥善处理(处理方式详见图 10 )。具体操作方法为:利用钢丝钳夹紧断丝头部,通过前后反复弯折,直至钢丝断裂。经此处理后,钢丝断头将被牢固地夹紧于股绳之间,从而不会对钢丝绳的正常使用产生不利影响。当一个捻距内的断丝数量达到外层钢丝总数的 10% 时,必须对钢丝绳予以更换 。
图10 断丝处理前后对比图
建议:由于旋挖钻机钢丝绳工作方式属于单绳起重,即钢丝绳在工作中存在自由旋转端,基于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考虑,在选购钢丝绳时应优先采用抗旋转钢丝绳。